close

第四章  林肯民權主義與「結束兩制、維護統一」的關係

第四章  林肯民權主義與“結束兩制、維護統一”的關係

一、北方一位平民政治家的民權理想

我們中國人說,英雄造時勢;但也說,時勢造英雄。在美國的內戰中,雖林肯結束了一國兩制維護了國家統一;反之,也正是美國結束兩制、實現了制度和國家統一的成就,使林肯的民權主義在全世界產生了輝煌的影響。因此,我們研究美國內戰,就不可不研究林肯;而要研究林肯,就必然要對他的民權主義的思想和結束兩制、維護統一的關係,作出有意義的探討。這對於時至今日還存在著國家統一問題,存在著民權慘遭蹂躪的狀況,甚至存在着企圖利用一國兩制以達到專制一統的國家和地區,便有了相當積極的意義。

1809212日,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伐木工人的家庭。迫於生計,他先後幹過店員、村郵務員、測量員和劈栅欄木條的工人等多種工作。在他的少年時期,他曾親眼目睹過奴隸販子毒打奴隸的慘狀,驚駭與無能為力之餘,他曾對夥伴說過這樣的話﹕“我們走吧,等到那一天,當我們有機會來打擊這種制度的時候,就一定要徹底地把它打垮。”顯然,殘忍的蓄奴制度,在少年林肯的心裏留下的,既是悲天憫人的同情心,又是對這個不良制度的痛恨情緒。

林肯在艱苦中成長,又在奮鬥中長大,幷走向了成熟。他未滿三十歲,就已經成爲伊裏諾州議會民權黨的領袖之一。他顯然已經表現出天賦的政治家風度,許多人誇獎這個年輕人,除掉傑佛遜以外,很少有人象他那樣,能够吸引人,凝聚人。他年輕時曾帶著一個小小的隊伍參加平息地方上的叛亂,那些跟隨著他的人,不論年齡大小,都心悅誠服地奉他為首領。

1834年,剛剛三十五歲的林肯律師,已經當選爲伊利諾州議員,並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此後20年間,蓋因他經歷了南北因不同的政治制度而屢起糾紛的漫長歲月,林肯在少年時代曾立下的志向,終於使他愈來愈下定了既要維護國家統一,也要廢除南方那個黑暗制度的決心。1854年,因南方奴隸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擁入堪薩斯州,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隸制度,從而引起了堪薩斯內戰。這一事件終於確立了他從事政治的方向——因而,他第一次明確地宣稱說,他要爲爭取自由和廢除奴隸制而战鬥

1857年,在喧囂一時的黑奴斯各特案件上,彼時已經是共和黨人的林肯,曾公開針對聯邦法院的錯誤判決指出﹕我們知道法院常常會廢止自己的判決,我們應該盡力使他們廢止這一判決。他進而指出,“不能擊破南方對聯邦政府的控制,那遲早都會再有一次最高法院的判决。”作爲一個還沒有登臺的民間政治家,他已經充分地認識到,聯邦政府的權利,不能繼續地掌控在維護蓄奴制的落伍政治家手中。

18586月,林肯接受了伊利諾州共和黨提名的參議院候選人,他在講演中說﹕一個家庭彼此分裂對抗是不能自存的……一個政府,一半傾向奴隸制,一半信仰自由,是不能恆久保持不墜的。林肯顯然已經看透了一個問題,就是﹕一國不能兩制兩制,特別是在一國之中,竟然存在進步制度和落後制度的對立,那麼,這個落後制度,將必然成為危害國家人民的禍水

因此,林肯後來曾不無擔心地說到﹕“每一名自由的工作者,都因爲奴隸制的存在而受到不良的影響。所以,奴隸制不僅是關於道德的問題,而是有關於一切的自由人。這個思想的價值就在於,奴隸制的問題,絕不簡單地只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極爲重要的制度問題。正因爲是制度問題,所以,它才會影響人,改變人,甚至改變哪怕是自由人的道德觀。因爲,人最終將不是制度的對手,制度將會迫使人就範。

林肯雖然在1858年參議員選舉中失敗,却贏得了全國的贊揚,因而使本黨人士認為他的競選策略能夠使共和黨在未來的選舉中獲勝。他作為新成立不久的、擁有明確廢奴立場的共和黨的下屆總統候選人,已然是黨心所歸。而他所計劃的競選戰略,是設法使共和黨與極端派人士如廢奴主義者——分離。但他同時指陳﹕“全國正遭遇一種有害的企圖,想把奴隸制度推廣到一切新領地,甚至推廣到各自由州……”他的這一說法,既維護了他反對奴隸制度的基本立場,使得每一位北方公民都感到自己有義務制止南方奴隸制度在美國國土上的蔓延,又使得極端的南方蓄奴主義者認爲他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打算侵害他們現存的利益。

1860年美國大選,林肯被推選為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由於他堅信奴隸制度將有害與美國,有害於所有自由的美國公民,所以,他提出了不再向南方的奴隸制度讓出一寸新土地土地自由法案。他沒有為了自己選總統而違背自己的初衷。

由於林肯被選上總統,從而結束了美國建國以來由南方奴隸主長期控制聯邦中央政府的局面,破滅了南方奴隸主擴展奴隸制度的希望,預告了美國南方奴隸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

二、林肯將內戰定義為“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

一個不可諱言的事實是,美國內戰的政治原因,雖來自一國兩制;但美國內戰的發端,卻來自維護奴隸制度的南方要分裂美國,並要自立一國。因而,在國家整體利益和理應消滅局部種族壓迫之間,特別是當內戰已經開打之後,兩者在總統林肯的心中,其孰重孰輕,或孰先孰後,將必然影響到整體的戰略決策。就一位總統應有的廣闊視野和睿智的戰略選擇而言,這既是他回避不了的問題,又是他必須解決的問題。雖然林肯自己從少年時代起就是一個廢奴主義者,在他走上政壇之後,雖曾為了選舉,在反對南方的奴隸制度上曾採取過靈活的策略,但他反對奴隸制度的立場卻是從來沒有改變過。

顯然,這種立場的前後一致和策略上的靈活經驗,終於使林肯在美國內戰開始以後,在解放南方黑奴的時間和方法上,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抉擇。

戰爭一開始,林肯便敦促國會將戰爭最高目標確定爲維護聯邦統一,而將廢除奴隸制放在第二位。他就此還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爲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會爲了保全手脚而斷送生命,這是愚蠢的。甚至遲至1862822日,在戰爭已經有兩年都不利於北方的時候,林肯仍然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要拯救聯邦,我在這場戰鬥中的最高目標是拯救聯邦,既不是保全奴隸制也不是摧毀奴隸制……”這顯然是他權衡輕重之後而得出的一個戰略,也是一個總統不得不考慮的方向。

林肯顯然沒有錯,歷史的經驗正是如此。在比美國南北戰爭早了四十年的那一場拿破侖侵略俄國的戰爭中,俄國元帥庫圖佐夫的火燒莫斯科,就是他為了最後擊敗拿破侖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

同樣可以一比的是,在比美國內戰遲了近八十年的大中華民國全面衛國戰爭中,中國的最高統帥部也曾決策挖開黃河的一個渡口——花園口,雖然對不起一方之民,卻將氣勢洶洶的侵華日軍堵截在一片澤國之中,使他們企圖迅速佔據華中的目標整整推遲了六個多月,並因此而將那一場戰爭拖進了“持久與消耗”的抗日戰爭大戰略之中。拼命攻擊蔣介石掘開花園口的共產黨御用學者們,如果也能夠了解一下昔日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的所言和所為,和俄國元帥庫圖佐夫的火燒莫斯科戰略,將不知會作出何種感想?

林肯並沒有象某些歷史家們所說的那樣,是利用民權戰略來打贏那一場內戰的。沒有。作為一個正派的民主政治家,林肯在此一重大問題上並無操守的問題,因為他並沒有將解放黑奴當作打贏內戰的手段。而林肯之所以在戰爭中解放了黑奴,並形成了林肯的民權主義,影響了其後的整個世界,甚至及於今日,一是形勢比人強,二是他善於因勢利導的結果。

三、林肯在內戰中解放黑奴的原因和過程

原因

戰場帶來的不利

如前所述,在內戰開始之後,葛底斯堡戰役之前,北方曾連連遭遇戰場上的失敗。18617月,北軍在維吉亞布爾跑道戰敗;18626月,北軍在被南軍七日攻勢挫敗之後,又於布爾跑道戰敗。兩次布爾跑道之敗之後,皆因大雨才阻止了南軍的進攻,使華盛頓兩次免於戰火,否則戰局早已不堪設想。其後,186212月,北軍統帥因不闇戰略而在拉伯罕諾克河戰敗;18634月,北軍又在庄士洛菲爾一役戰敗。北軍在戰爭前期的數次重大失敗,特別是南軍的一再以少勝多和北軍的被迫數度易帥,不僅嚴重地滋長了南方分裂美國的信心,而且使得整個北方“情緒消沉,政見紛起”。

南方黑人的影響

雖然南方同盟的國會曾遲至1865年的3月,才規定奴隸亦需服從兵役,其數額由各省自行規定,但以不超過奴隸人數的四分之一為限。然而,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早在1862年春季,在南方同盟的各地,黑人已經開始被驅使從事軍事工作。南方分裂政府要他們生產軍糧,或照料軍隊中的牲口,同時還要協助軍隊建築工事。看起來,似乎是在一場因黑奴而引起的戰爭中,南方為維護對黑人的奴役制度,竟然獲得了黑人的支持而反對南方奴隸制度的北方卻遭遇著南方黑人的反對。為此,許多著名的北方人士都認為必須採取嚴峻的措施才可以消滅南方的這一特殊的“武力資源。此其一。

其二,相反相成的是,在戰爭期間,卻又有一批批成百上千的南方黑奴,從南方逃跑出來,躲藏到了北方軍隊的營帳之中。這不僅引起了軍營的混亂,而且也干擾了軍隊的管理和指揮,甚至造成了其它的麻煩。因為這些跑過來的黑奴既不是戰俘,又不是戰犯,當然也不是戰利品。對此,既沒有人夠說得清,也沒有人能夠想出更好的辦法來對待他們。在南北戰爭的前期,躲进北方軍營中的十萬逃亡黑人,已经在內戰中成了北軍的一個包袱。

來自歐洲的壓力

如前所述,美國南方的棉花,一直是歐洲一些主要國家、特別是英、法兩國重要的工業原料。美國南方的種植主們,也曾因此而增添了分裂美國的信心。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由於北方對南方海運的封鎖,自1862年始,英法兩國均遭遇棉荒。英國從美洲輸入的棉花,從1860年的258萬零7百包,降到1862年的72千包。一郡之內,失業工人竟然達到十萬餘眾。顯然,美國北方在內戰中對南方的封鎖,已經使英國等歐洲國家“度日維艱”。

這當然還是因國計民生而帶來的,某些歐洲國家對美國內戰的反感,甚至是對美國反奴制的北方的反感。

但是,除掉有關花供應、市場、封鎖等等問題外,英國和歐洲其他一些主要國家的政界,則大多傾向於贊同南方的制度,或至少同情戰爭中的美國南方。顯而易見的是,舊世界的貴族政府眼見強大的西方民主國家有可能出現分裂的景象,自然是歡欣鼓舞,英國的特權階級就深恐美國北方的勝利將會強化英國的民主運動。况且歐洲的上層階級向來就視美國南方的大種植家們為貴族,認為他們與自己形同一族。另外,許多的歐洲人,象法國的拿破侖三世等,則認為美國的分裂將取消門羅主義而開放新的機會,可以繼續讓歐洲人獲取美洲的領土。

不過,在英國,上下並不一致。實際的情形是,不論對奴隸制度的道德觀念如何,英國的大多數貴族皆因政治的偏見而同情美國南方,甚至期望美國南方在戰爭中獲勝,美國從此一分為二。因為,這對英國只會有利而無害。工商業界的巨頭富賈們也因為受了封鎖的不利影響,極力表同情於南方,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利潤和好處。但是,英國統治集團中的少數派和幾乎五、六百萬沒有選舉權的工人及其領袖們,卻不具有這樣的立場和感情。他們倒是毫無保留地維護北方。因為,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南方只是在為奴隸制度而戰。所以,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整個時間內,許多社會名流都積極地和一再地表示擁護北方,他們甚至舉行過千百次的會議,為北方辯護,並譴責南方,他們散發的傳單幾乎可以用噸來計算……

來自激進派的壓力

上述種種情形,使得美國共和黨內外反對奴隸制度的激進分子,非但日見不滿,而且勢力增強。一個共同的主張,就是主張要徹底消滅南方的奴隸制度,遂成為廢奴激進派在戰時的共同奮鬥目標。北方反對奴隸制的領袖們甚至認為,防止外國干涉與加強北方實力的最佳選擇,就是實行普遍的釋放奴隸運動。於是

1862410日,聯邦國會決議﹕將對那些主張逐步解放奴隸的各州,由聯邦給予經濟上的協助。在一個星期內,它又制定了另一條法規,規定在哥倫比亞特區內有償解放奴隸。兩個月後,619日,共和黨中的多數派又決心把奴隸制度永久地從聯邦領土內一掃而清,並對那個依然健在的,曾對黑奴斯各特案進行過判決的最高法院首席法官錢尼不屑一顧。

1862717日,聯邦國會又通過了第二次沒收法,即凡是叛逃的所有奴隸,均得在聯邦境內獲得人身自由——1861年通過的第一次沒收法曾規定﹕用於叛亂的財產概被沒收。

上述聯邦國會及共和黨的行為和決心,雖然是來自內部的壓力,但其壓力之大,卻是共和黨的總統林肯所不能不予以重視的。

來自選舉的不利

在內戰十分不利於北方的1862年,美國中期選舉的結果,對於共和黨與林肯顯然是不利的。在這次選舉中,民主黨較1860年反而多佔了北方五州的選票,連林肯所出的伊利諾州也在其中。上述選舉結果與北方在內戰形勢中的繼續逆轉,及其交互作用,甚至引發了共和黨內激進派想要接替林肯執政的新企圖,從而迫使林肯不得不考慮在戰時必須實行“國家在意志和行動上的統一”。

186212月,林肯終於在他的國情咨文中如果沒有奴隸制度,這一次的叛亂永遠不會存在;如果沒有奴隸制度,叛亂也不會繼續下去。在南北內戰、國家統一、維護奴隸制度和解放南方黑奴這一系列牽涉到美國命運的重大的問題上,林肯不得不重新考慮和重新抉擇了。

過程

林肯鑒於戰時北方的徹底廢奴之心日益普遍和強烈,遂決定於戰時選擇方法和時機,宣佈廢除奴隸制。在方法上,林肯主張從國家的長遠利益著想,最好能在和平的狀態下宣佈解放南方黑奴,以不引起南北之間和主奴之間過深的仇恨。所以他規定了一個逐漸解放奴隸的計劃,對奴主給予了充分的補償,並使獲得了自由的奴隸能夠移民至利比里亞或拉丁美洲。但邊境各州的領袖們卻對他的意見斷然加以拒絕,一方面指責總統違反了憲法允許蓄奴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指出這樣做會引起奴隸主的巨大財務損失。

林肯對於逐漸釋放奴隸計劃的失敗感到憤慨,因而決定用一紙公告來宣佈解放奴隸。於是他在憲法付予他的戰時權力範圍內,於1862722日將他的解放奴隸的公告向其內閣宣讀了。但他還是接受了施華德的勸告,要等到北方在軍事上獲得了某一重大勝利時,再宣佈不遲。因為採取這一方法,就更加能夠證明林肯及聯邦政府宣佈解放奴隸不是為了打贏內戰。其時,北軍在安特唐一役的大勝,提供了這一機會。於是,1862922日,林肯遂將一道解放奴隸的初步公告公開發佈了。該公告指明“1863年南方同盟的任何地方仍然有對美國的背叛者,其所有的奴隸將永遠獲得自由。但此公告不適用於四個邊境州,及同盟領土現已歸聯邦軍隊佔據或控制的若干地區。

922日的公告,由於它的不徹底,仍然引起了激進的反奴派人士的不滿,他們對未能解放全部奴隸很不滿意,依然繼續攻擊林肯。而南北兩方的親奴隸制分子則認為,此一公告將引起黑人要求平等的威脅以及社會道德的墮落。在英國,此一公告被視為聯邦政府企圖激起奴隸之戰,一般人則以恐懼的心情來接受,報界則以輕蔑姿態應付之,歐洲大陸的觀感也大致相同。也就是說,1862922日發表的解放黑奴公告,在保守派看起來似乎有些過份;而在激進派看起來,卻仍欠徹底;在英國和歐洲看來,則既是危險信號,又似乎很不到位。總之,林肯在需要所有政黨和團體都能支持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解放黑奴的決定,因這個決定的局限性,而不能使任何一方感到滿意。這與他在選總統時所用的策略雖然類似,但環境本身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何況是在內戰之中,人們的理性已經很難戰勝情緒。

186311日,林肯政府正式簽署並頒佈了解放黑奴宣言,宣佈﹕凡叛亂州的奴隸,從現在起永遠獲得自由……,條件合適的黑奴得以參加合眾國武裝部隊。就是說,被解放的黑奴將有與白人相平等的身份,並能參加志在追求維護國家統一的公民戰爭CIVIL WAR)。戰時解放奴隸的運動,因此遂日趨有力。

1863年初,徹底的解放黑奴宣言發佈後,隨著北方在內戰中的日漸勝利,密蘇里、田納西、馬里蘭各州與路易斯安娜、阿肯色及維吉尼亞之一部分,都宣佈在本州和本地區廢除了奴隸制度。18651218日,隨著憲法第13條修正案的通過,美國南方的蓄奴制度終於壽終正寢。

同樣,隨著林肯政府徹底解放黑奴宣言向全世界宣佈,特別是其後美國在戰時解放黑奴運動的迅速展開,遂迅速消解了歐洲許多人對於美國內戰目的的疑慮,從而大大加強了歐洲支持美國北方的立場。對於英國統治集團的大多數貴族而言,似乎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哀嘆,但對於正在日益發展著的英國民主運動,和正在對復辟的第二帝國日益感到不滿的法國民主力量而言,這無疑又是一個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標誌——強大的美國不僅沒有分裂,反而消滅了南方的奴役制度,國家正在走向真正的“共和”即民主統一。

四、林肯民權主義在內戰中的誕生、意義和成就

——兼述林肯民權主義與美國結束兩制和維護統一的關係

林肯民權主義在內戰中的誕生和意義

——論林肯葛底斯堡講演的精神使命和政治內容

如前所述,少年時代的林肯就已經對美國南方白人奴役黑人,不僅懷抱反感,而且滋生了對奴役制度的厭惡,甚至懷有要在將來消滅這個制度的政治理想。後來,當他已經成為一位年輕的平民政治家,並終於成為美國的總統時,他在少年時代的理想,就更是帶著對平等思想的深刻追求和一國不能並存兩種制度的政治信念,一直堅持著反對南方奴隸制度的立場,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最後,南方的奴隸主們終於發動了叛亂,走向了分裂,宣佈了獨立,一場名號為“南北戰爭”的內戰,終於因“一國兩制”而爆發。其時,正擔任著美利堅總統的他,在將這場戰爭定義為“維護美國國家統一的戰爭時,對於在戰爭中解放黑奴的問題,不僅有外來的推動、甚至是逼迫,也有他內在的沖動和謀略。問題只是怎樣做,才更能夠適合他將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與解放黑奴的戰爭“合二為一、互為因果,並具有繼往開來的歷史前瞻性;才能使這一場戰爭,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一場真正的“公民戰爭”CIVIL WAR,即﹕捍衛國家統一的公民戰爭和追求民權解放的公民戰爭。從而得到兩全的目的和效果。

時機終於來了。北方的軍隊在經歷了戰爭前期的一連串失敗之後,終於開始反敗為勝了。上天對美國的仁慈,是在讓那些一心要結束奴役制度的人們已經吃夠了苦頭之後,才給他們帶來了戰場上的轉機。

前文已經敘述,186371日,著名的葛底斯堡戰役發生。73日,北軍於此一戰役中,奪取了對南軍的一次轉折性勝利。因為自這一次北軍反敗為勝之後,南軍在繼續叛亂的戰爭中,就再也沒有唱出勝利的歌聲了。

當此之時,國際國內來自各個方面對解放黑奴、廢除奴役制度的呼聲、壓力,還有“落花流水”中的形形色色反對聲浪,已經成為過去。而林肯在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奴的戰爭關係上,必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的作為,也已經因為解放黑奴宣言的兩次公開發佈,而達到了基本的目的。此時,是到了應該對這場戰爭的性質,這場戰爭與美國立國的關係,特別是這場戰爭及其結果究竟應該為美國開拓何種局面的大問題,有所回顧、有所總結、並有所展望的時候了。當時勢已經降臨之際,英雄豈但要“順勢而為”,而且理應“胸有萬方”。

18631119日,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戰場上發表的這篇緬懷戰死者的著名講演,從表面看,雖然連一句解放黑奴的話都沒有說,但是,正是這篇著名的講演,卻為在戰爭中解放黑奴,和在戰後實現所有種族和全體人民的平等權利,在思想、理論、特別是憲法修改和政治體制上,留下了張本;為嗣後徹底摧毀南方的奴役制度,終結一國兩制,走向一國一制即實現“全民共和制度,留下了閃耀著民權主義思想的經典篇章。

應該說,凡是讀過林肯這篇著名講演的人,都會對這篇講演所櫫的民權主義的精神使命和民權主義的政治內容留下至深的感受。雖然它並非一篇理論宣言,而是一篇極普通的紀念式講演稿。

第一,這篇講演所提出的精神使命,一言以蔽之,就是林肯提出了一個追求自由的新起點,就是分享自由的新生,或曰“分享新生的自由(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就是要在事實上,開始從人人生來平等走向人人獲得平等FROM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O ALL MEN COULD GET EQUAL”)。否則就無所謂“分享自由的新生”,或分享新生的自由了。這就不僅是對美國《獨立宣言》的傳承和弘揚,而且是對美國《獨立宣言》的真正傳承和努力實現。當然,這也是林肯開篇明義,就要將眾所周知的美國獨立宣言中那一句響徹世界的名言,也就是美國獨立革命建國的思想理論基礎——人人生來平等,作為他講演開篇的原因(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又是他在講演的結尾處,鄭重提到了這場戰爭及其犧牲者的願望,就是希望美國能夠走上一個自由的新生之來由。因為,歷史的事實是,正是由於美利堅合眾國從建國伊始就維繫了南方白人對黑人的奴役制度,出現了一國兩制的荒唐政制,如此,所謂人人生來平等宣言,就非但沒有完全實現,甚至以其對南方奴役黑人制度的頑固維繫,造成了非但是生來不平等,甚至是活著更不平等的種族悲劇。猶如兩千多年前的雅典共和制度,僅僅屬於貴族兼及平民,而絕不屬於奴隸一模一樣。這當然不是進步,而是倒退。因為,即便是在當時的世界上,特別是在文明國家,或正在走向文明的國家,這種制度不是早已消亡,就是在迅速走向消亡。因為,幾與美國內戰爆發同時,歐洲最反動黑暗的沙皇俄國也不得不在1861年宣佈廢除了君主專制統治之下的農奴制

而在林肯發表這篇講演之前,如前所述,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已經在內戰中先後兩次宣佈解放南方黑奴,前後已經發表了兩份“解放黑奴宣言”,特別是1863年元旦所發表的解放黑奴宣言,已經相當徹底,從而造成許多原來的蓄奴州立即或很快就宣佈廢除了本州的奴隸制度。而解放黑奴,說到底,就是對美國國父們提出“人人生來平等的一次大推動和大貫徹。它對黑人來說,自然是“自由的新生新生的自由;對整個美國而言,則是民權解放的新起點。因為它不僅真正體現了“人人生來平等”的民權理念,已經在美國進一步地得到了深入;而且使得“人人獲得平等”的民權理念得到了實際的提倡和推動。

因而,這就使林肯不僅僅在意義上,將美國的南北戰爭定義為公民戰爭CIVIL WAR);並使他將這場內戰,當成是對美國獨立戰爭的正義延續;而且在事實上,已使得解放黑奴宣言成了對美國《獨立宣言》的偉大弘揚和進步實踐。所以,它對美國來說,才是一個偉大的轉折和進步的發展。這也才是林肯真正偉大之所在。

所以說,林肯這篇著名講演的意義,就在於他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地提出了美國人民的一個嶄新的精神使命。這個嶄新的精神使命,就是要讓美國國土上的所有人民都能夠擁有更新的和更完全、更徹底的民權理念,即不問種族出身的全民民權理念。也只有這樣,美國的人民才能夠“人人獲得平等”。可以說,伺後美國民主追求的方向和道路,就是由此一精神使命所鼓舞的。

第二、這篇著名講演為實現其民權主義之精神使命而提出的政治內容,就是要建立一個民治民有民享的政府說,“......我們國家在上帝庇佑下,將獲得新生的自由,而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將永存於世界。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從此,民有、民治、民享,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三民主義

而這,也才是林肯所謂自由新起點之具體政治內容。其意義在於﹕

其一,只有建立起一個民治、民有、民享的政府,才能夠真正實行全民共和與徹底共和的人民民主制度,才能夠保障全體人民都能夠享受平等的權利。這個權利,就是政府為人民所擁有,政府為人民所管理,政府為人民所謀求利益。林肯三民主義式的民權主義,正是由此而誕生。

其二,林肯的這個民權主義,第一次從根本上規定了共和制度之下“人民和政府”的關係。特別是揭示了這個關係,再不是以往那種人民和政權的關係,而是人民和管理的關係。也就是說,共和制度下的政府,已經不具有專制制度和奴役制度之下那種政權的性質,不再是權勢、統治和剝奪人民權利的代名詞。不過是人民用來管理自己的“管理機構”。不能理解共和制度的這一政治本質,那就等於沒有理解什麼才叫做共和,什麼才叫做民主,什麼才叫做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主義,和什麼樣的政府才能夠稱做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了。

而也正因為長期以來,不論是民主政治理論家們,還是民主政治家們,特別是各家民主政黨,蓋因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能夠真正理解由林肯所揭示的,共和制度之下人民和民主的這一實質性政治關係,所以才會仍然產生、甚至長期出現將民主選舉當成是“奪取政權”的一種新方式,從而造成五花八門的選舉景象和朝野惡鬥的種種丑態。正是因為如此,在美國,才會出現將金錢當作後盾,使民主選舉成了有錢人選舉的現象;在另一些民主國家和民主地區,也才會出現民主選舉竟然成了民主打斗的不堪狀況;台灣的前在野黨因失去了政權,就曾持續哀嘆甚至嘶叫“有了政權就有了一切,失去了政權就失去了一切”……。並且,說到底,美利堅合眾國之所以會出現維繫南方蓄奴制度這一丑惡政治歷史的根由,還是因為,這個號稱共和聯邦的合眾國,沒有真正產生一個屬於全民所有、全民所治和全民所享的政府,還沒有真正做到使這個合眾國的政府成為全美國人民自己的“管理機構”,甚至仍然將這個號稱共和制度下的政府,當成了可以壓迫國內黑人或不顧國內黑人死活的政權所致。上述種種,無不說明他們還是在民主的旗號與共和的制度之下,依然將權力、黨派和個人的利益,放在人民之上,而政府——仍然不過是他們掌控權利的一種形式罷了。至於當今世界上,那些也以現代政黨形式來實行殘暴的獨裁和專制,甚至還在革命的名義之下人民政府的名義之下,仍然在叫喊著要實現永久專政的國家,其政府和人民的關係,豈止是談不上人民和管理的關係,甚至只是王朝歷史上“人民和主宰”關係的更加殘酷的繼續。所謂民有民治民享,對那里的人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應該說,這是林肯對民權主義的最大貢獻,也是林肯民權主義這一政治用語的歷史由來。可惜的是,林肯雖然提出了極為正確的民權理論,從而規定了共和制度下人民和政府的關係,但是,蓋因他未來得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必要的理論闡述,所以,才使他的理論流於口號的形式,甚而使得許多的民主政治家們,只將他當成了一句口頭禪而已,而並不準備真正予以實行。

在這個問題上,惟有我們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文,才是林肯民權主義理念的真正傳承者和發展者。也惟有孫文,才在人民和政府的關係——這一關係到共和制度之本質和形式的至關重要問題上,作出了最為完整甚至是最為完美的論述。我在下文中將會簡略地談到這個問題。

總而言之,由於林肯著名的民有、民治、民享主義,是發表在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正在轉向勝利的時刻,更因它指出的和號召的,乃是傳承和發展共和主義的立國方向,和對全民共和與徹底共和的保障,所以,他才不具有僅僅是為了打贏內戰的策略意義,而是真正想在戰爭中,把對維護美國的國家統一追求,和在在戰爭中摧毀奴役制度、解放黑奴的進步要求合二而一,使之“互為因果,名正言順。也就是說,這場內戰,自始至終都是在為了共和的一國一制而戰。

許多美國史的研究者們,和林肯的研究者們,他們不是將這場美國的內戰,說成是“只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林肯宣佈解放黑奴只是為了打贏這場戰爭的策略而已;就是認為林肯要打贏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簡單地為了解放黑奴然而,歷史的基本事實,特別是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講演告訴我們,他的偉大,恰恰不是在執其一端,用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乃是“執兩用中”。何為?這個,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天下之正道”——就是那個主張實現平等,並能夠保障民有、民治、民享之民權主義的全民共和政REPUBLICAN GOVERNMENT OF ALL PEOPLE)。

林肯在這場戰爭中表現了他的全民共和理想,這場戰爭反過來又真正地實現了他的理想,更為包括所有人種在內的全體美國人民帶來了能夠真正實現民治民有民享的普遍權利。

林肯民權主義在內戰中誕生的成就

美國人都知道,自獨立革命成功,並通過了聯邦憲法之後,由於在建國初期對如何建立一個“共和制度考慮較多,而對公民的個人權利即民權考慮得較少,因而,對於人民所應該擁有的各種個人權利,便在憲法中缺少其應有的地位和具體的條款。美國獨立建國的國父之一——傑佛遜,便擔當起了這樣一個使命。這就是1791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十條人權条款即十條憲法修正案10 AMENDMENTS)的來由。

然而,由於1787年的聯邦憲法根本就沒有明確的條款規定“黑人也是美國的公民”,所以,其後很快通過的十條憲法修正案即“人權条款”,也就與南方黑人奴隸毫無關係。應該說,他只是白人所得到的人權条款而已。所以,直到近一個世紀之後,還會有黑奴司各特案件的發生,也還有美國最高法院仍然會根據1787年的美國憲法,只因司各特不屬於美國公民,而判決他不得成為自由人

然而,這一次不一樣了。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講演,不僅要求將人人生來平等理念變成人人獲得平等的事實,而且要求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以保證人人獲得平等

內戰結束後的美國,顯然在林肯民權主義的旗幟之下,在戰爭中已經解放了黑奴的前提下,開始了要讓“人人獲得平等”的歷史進程。

戰爭結束後的1865111日和1218日,美國國會先後提出和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該修正案規定﹕合眾國境內或受合眾國管轄之任何地區內,除用以懲罰罪犯外,不準有奴隸或強迫勞動存在。這是美國第一次正式承認奴隸解放的憲法修正案。該法案的通過,意味著美國正式廢除了南方對黑人的奴役制度。

其後,美國國會又於1866613日提出,並於186879日通過了憲法第14條修正案。該修正案規定﹕凡在合眾國生長或歸化合眾國而受其管轄之人,皆為合眾國及其居住州之公民,享有平等的公民權與政治權力。各州皆不得制定或施行剝奪合眾國公民之特權與特免之法律。修正案還規定﹕凡剝奪黑人公民權利的州應相應減少其在國會中的代表權。14條憲法修正案顯然已經從13條憲法修正案對奴役制的廢除走向了對黑人公民權利的肯定。

18708月,國會又批准了憲法第十五條修正案,規定公民的選舉權不得因種族、膚色或以往之奴隸身份而加以否定和限制,同時規定和強制執行保障公民權的法案。此一修正案的通過,終於使美國黑人民權的法律地位趨於完成。

林肯民權主義與美國結束兩制和維護統一的關係

一個已經被公認的歷史事實是,造成美國一國兩制的社會基礎,就是種族壓迫,也就是白人種權壓迫了黑人種權,即“白人擁有奴役黑人的統治權利,而黑人卻因為沒有民權,而只能遭受白人的奴役。北美的十三塊殖民地雖然用革命戰爭贏得了獨立建國的權利,卻又在共和政體之下,保留一地兩制,進而形成“一國兩制”,從而維繫了兩制,容忍了奴役,造成了美國南北兩方因制度不同而產生的對立和對抗,直至成為美國內戰爆發的根源。所以,倡導民權以反對種權,號召解放民權以推翻種族壓迫,從理論上來說,就既能瓦解一國兩制的社會基礎,又能消解南方叛亂分裂戰爭的原動力,所謂釜底抽薪。况且解放黑奴,實行民權,又自然會有助於美國國家統一的戰爭。這就是林肯民權主義對於美國結束一國兩制和維護統一的第一個意義。

第二個意義則是,正是因為美國一國兩制的政治體制,才終於造成了美國內戰的爆發;反之,也正是因共和制的北方在內戰中戰勝了蓄奴制的南方,才終於瓦解了南方白人對黑人的奴役制度,並進而順理成章地和果斷迅速地將共和制度普及到了全部美國。從此,往日美國南北兩方的地域政治歧見就此消亡了,南方和北方長期存在的地域沖突從此結束了,長期以來造就了北方和南方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之矛盾對抗的根源,終於從此煙消雲散了。於是,整個美國在政治上形成了一體化,經濟上消除了地域間的種種壁壘,文化上則出現了多元地方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基礎上的美國文化……。而這一切的進步變化,這一切極其有利於整個美國前進和發展的美好變革,和這一切真正有利於一個偉大美利堅民族形成的社會發展,說到底,就是因全體美國人民和所有移民民族(種族)都在這一塊美麗廣袤的土地上獲得了法律上的平等,消除了法律上的歧視和壓迫,擁有了在法律上作為公民的權利即民權,於是,才更加地激發了往日移民對美國的向心力,造就了美国对來日移民的吸引力,從而對這個由移民形成的多民族統一國家,在新的民族性和嶄新民族精神的形成上,造成了難以言喻的生活力量、精神力量和創造力量,為美國此後民主政治的深化和國家的真正富強,奠定了不可或缺的歷史、社會和政治條件。一言以蔽之,正是因為林肯倡導民權,推動實行民權主義,使美國在制度上從一國兩制走向了一國一制,並且走向的是民主統一而非白人一統,即以先進的全民共和制度戰勝了落後的白人專制制度,所以,美利堅才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民族,美國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統一而強大的現代國家。

林肯在美國這樣一個嶄新的多民族(多種族)的移民國家,不僅智慧地繞開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的道路,又策略地推動了解放民權和實現民權的追求,從而使他的民權主義成為結束一國兩制和維護國家統一法寶,其歷史的功績自然是垂範千秋。

當然,一個公平制度的“建立”自然要歷經周折。但是,一個公平制度的“實現”就可能更加要費盡周折了。猶如美國獨立宣言雖然宣告的是“人人生來平等”,但要實現“人人獲得平等,就是建立一個如林肯所理想的、所願望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來保障這種平等,並且僅僅是提出這個理想、願望和開始建立這樣一個制度,不也是經過了近百年的漫長歲月,甚至還要經過一場“公民戰爭”(CIVIL WAR)之血的洗禮,才使得共和陽光之下的奴隸,終於在法律上也享有了應有的平等地位嗎?

正因為歷史的進步發展常常都是“步履艱難的,所以,雖然人人獲得平等已經為三條憲法修正案所保障,但由於歷史的偏見,積習的頑固,人情的偏頗,還有就是社會本身潛在的不公平等等原因的存在,美國黑人追求民權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長。特別是南方黑人要想在一個由白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在一個對黑人抱有長期種族偏見的南方,真正獲得並擁有民權,也還不是有了憲法的規定和保障,就能夠馬到成功的。甚至直到百年之後,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美國還有歧視黑人或其它種族現象的嚴重存在。否則,自宣佈解放黑奴後的百年間,就不會有白人三K違憲屠掠黑人的狠毒與猖狂,就不會有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奮鬥和血案。著名民權活動家馬丁.路德.金終其一生、並為之獻出了生命的奮鬥,不就是他所一再強調的,“早已通过的受保護的选举權和终结種族隔離的法令CIVIL RIGHTS LAWS THAT PROTECTED VOTING RIGHTS AND ENDED SEGREGATION WERE PASSED);和他一再提出的,“每一個公民都应该获得美國法律對於平等和公正的承諾嗎(THE IDEAS THAT EVERY CITIZEN DESERVES AMERICA’S PROMISE OF EQULITY AND JUSTICE)?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一部描寫被銬在一起的黑白兩個逃犯,終於因共同的命運而從仇恨走向和解,甚至成為“兄弟”的電影,實在是很形象地將美國黑人爭取平等民權的艱難曲折道路,描寫得深沉而又動人。這至少说明,在今日美國,公開的種族歧視已经走向消亡,黑人和所有的有色人種也終於能GET EQUAL”(獲得平等)的歷史由來。

 

來源: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Magazine/issue47/page132_YiGuo.html

 


下一篇:第五章  「一國兩制」的歷史教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0212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