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結

==============================================

 

 ......

      3)中共利用黨文學進行灌輸的幾個特點

 

  

黨文化是附著在中國文化之上的一種附體文化。 

 

中共極善於利用傳統文化、民間文化的形式和元素, 

達到增強宣傳效果的目的。

 

 

 

          (1)全方位盜用民族文化形式 

中共對人類文化的態度從來是為我所用, 

只要對其統治有利, 

就一概拿來, 

決不手軟, 

亦不吝惜。

 

 

在文學方面, 

舊體詩詞、白話詩、各體民歌、中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章回體小說、散文、話劇、戲曲等等, 

全部被用來承載黨文化的內容, 

美其名曰「舊瓶裝新酒」, 

「民族形式,社會主義內容」。

 

這樣做當然是有原因的。

 

人的審美心理就有一定的穩定性。

 

 

經過長期積澱而形成的審美習慣不會輕易改變, 

那麼與其另起爐灶用新瓶裝新酒, 

就不如利用人們固有的審美習慣, 

把黨文化的內容偷偷夾帶進去。

 

 

這種承載了黨文化內容的民族形式, 

既給人親切感, 

又給人新奇感, 

最大限度地達到了中共的宣傳效果。

 

 

於是, 

人們在吟詠詩詞、哼唱小調、讀小說、看話劇的時候, 

不知不覺地成了黨文化的俘虜。

 

 

          (2)善於利用文學技巧 

 

雖然「黨」幾乎是文化的反義詞, 

幾乎等於「武化」、「粗鄙野蠻化」、「反文化」, 

可是另一方面,

「黨」又非常善於利用文化, 

「黨」是利用文化反文化。

 

 

中共的御用文人, 

為了更好地達到黨文學的宣傳效果, 

的確費了一番苦心。

 

 

白描、襯托、懸念、包袱、呼應、波瀾、心理描寫、典型性格、個性化的語言

……

東西方古典文學中成功的技法, 

幾乎都被拿來使用。

 

 

因為中共文藝重視「普及」, 

即主要針對文化不高的工農群眾, 

所以炮製出來的文學作品雖然水平有限, 

但還是相當成功地達到了灌輸黨文化的目的。

 

 

 

          (3)用禁書加強文化飢渴

 

對於飢餓的人, 

隨便什麼食物都是美味珍饈。

 

 

中共知道, 

御用文人們炮製出來的所謂文學, 

絕無可能和真正高水平的世界文學名著媲美。

 

 

妒忌的醜女人無法把自己變美, 

就只好設計害死美麗的白雪公主。

 

 

中共建政以後, 

有計畫地毀書、禁書。

 

文革中, 

凡是跟美有關的事物, 

都被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籤, 

中國人的文化飢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飢渴難耐之下, 

人們不得不飲鴆止渴, 

黨文學於是乘虛而入。

 

 

          (4)用重復增強癮好效應

 

人並不需要以酒為生; 

對於不喝酒的人來說, 

酒的味道也並不可口。

 

可是為什麼就有人嗜酒如命呢? 

這就是癮好效應。

 

 

長期浸泡在一種文化裡面, 

人們會養成一種期待心理。

 

 

一部作品滿足了這種期待, 

就像搔到癢處一樣,

 

使人產生滿足感。

 

 

所謂美感,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就是對癮好的滿足感。

 

 

懂得了這一點, 

就不難明白, 

美感有時候是非理性的, 

可以被人為地製造出來, 

而人的審美心理也可能被人操控利用。

 

 

中共也利用了這一點。

 

 

「黨」的教條被包裝成一句口號、一首歌、一幅畫、一個比喻、一個形象, 

而後被用各種方式不斷重復加強, 

硬生生給中國人製造出一種變異的「美感」。

 

 

被稱為「山大王的詩」的「毛詩詞」、粗野不文的「毛文體」、飛揚跋扈的「毛體書法」被重復、模仿、崇拜, 

有人還以為它們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的頂峰。

 

 

今天, 

所謂「紅色經典」還在中國大行其道, 

這一事實表明, 

中共長期以來刻意培植的民眾對其邪惡文藝的心理依賴仍然沒有失效。

 

---摘自: http://sa021246.pixnet.net/blog/post/32161784

 

 

 

         ......

5)相聲、曲藝、小品的獨特作用 

 

中共發動政治運動不是從擺事實、講道理開始 

(因為如果能夠擺出事實、講出道理的話,它也就不需要發動政治運動了), 

而是往往首先進行人身攻擊, 

用粗鄙的想像編造迎合人的陰暗心理的妖魔化故事, 

從而達到挑起仇恨的目的。

 

 

實踐證明, 

這種栽贓法, 

十分有效, 

屢試不爽。

 

 

比如文革時, 

很多人根本不懂得為什麼劉少奇是叛徒、內奸、工賊, 

於是中共散佈謠言, 

說劉的老婆王光美為了自己的皮膚好用牛奶洗澡。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能喝上牛奶都是了不得的, 

而劉少奇的家屬用牛奶洗澡!

 

 

於是人們根本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劉少奇是叛徒、內奸、工賊, 

就可以對他切齒痛恨、鄙夷不屑了。

 

 

基於同樣的道理, 

戲曲、相聲和小品等文藝形式在貶低傳統人物和傳統文化、打擊中共的敵人方面, 

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五十年代的很多相聲都是講破除「封建迷信」的, 

很多傳統文化中的觀念和風俗都在被諷刺挖苦之列, 

比如婚俗、陰陽的觀念、宗教信仰等。

 

 

很多人都會記得, 

在一個流傳極廣的相聲裡, 

一位老太太請來一尊神像, 

鄰家的小伙子問: 

「您是多少錢買的?」

 

 

老太太教訓他: 

「不能用買,要說請。」

 

 

小伙子改口說, 

「那您是多少錢請的?」

 

 

老太太心疼地說, 

「嗐,就他媽這麼個玩意兒,八毛!」

 

 

善男信女被醜化為庸俗功利的愚夫愚婦。

 

 

2001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有一個小品《賣拐》, 

就是間接地誹謗法輪功的。

 

 

小品演出後, 

各地報紙紛紛發表文章, 

藉機打擊法輪功。

 

 

比如《檢查日報》上 

《從春節晚會小品<賣拐>看「法輪功」伎倆》, 

《雲南日報》評論春晚, 

中間提到《賣拐》, 

說「鞭笞法輪功,表演很到位」, 

被大量轉載的網絡文章 

《由趙本山<賣拐>看心理暗示》 

也落腳到揭批法輪功上。

 

這種手法的危害在於, 

它不是說某一事物或觀點是錯的, 

而是把它荒誕化、漫畫化, 

使人根本沒有機會去理智思考這一事物的是非對錯。

 

 

被抹黑者的辯白被淹沒在觀眾的哄堂大笑之中。

 

……

 

---摘自: http://sa021246.pixnet.net/blog/post/32161856

 

 

 

        6)中共文藝作品裡滲透著強烈的激情和戰鬥性

 

孔子曾說過, 

「鄭聲淫。」 

意思是說, 

鄭這個地方的音樂, 

溢出了人的情志以外, 

是一種誇張虛偽的藝術, 

對人的道德有負面影響。

 

 

中國古人重視藝術對世道人心的作用, 

講究用理性節制情慾, 

用藝術輔助和諧的人生

 

 

中共的理論宣傳和文藝作品裡滲透著強烈的激情和戰鬥性:

 

 

樣板戲的原則是「三突出」;

 

 

塑造人物要「高、大、全」;

 

 

革命歌曲的風格是「高、快、響」, 

猶嫌不夠, 

在歌譜上還要加上 

「豪邁地」、「激昂地」、「意氣風發地」等風格提示。

 

 

就像總喝烈性酒的人, 

無法體味茶的雋永;

 

 

聽慣了重金屬搖滾樂的耳朵, 

很難欣賞優雅的古琴曲, 

習慣了中共藝術的人們, 

也失去了對藝術的正常品味, 

以為中共藝術裡那種強烈的激情和戰鬥性是人類藝術的常態, 

殊不知那恰恰是人的魔性的體現。

 

 

另外一個例子是顏色的運用。

 

 

紅色是血的顏色。

 

 

在傳統藝術裡或在生活裡, 

紅色只能作為點綴, 

不能夠大面積使用, 

因為它會使別的顏色都顯不出來。

 

 

可是在中共的舞台藝術裡, 

紅色的服裝、紅色的佈景、紅旗、紅燈籠、紅道具, 

整個舞台一片紅彤彤。

 

 

其實, 

中共在激發、誘導人的魔性, 

在使人適應這種魔性的狀態。

 

 

這種不理性的狀態是中共得以存在的社會心理條件。

 

 

中共雖然現在不提「不斷革命」的理論了, 

但它的本質決定了它從鬥爭中吸取能量, 

把革命當成常態, 

拿運動當飯吃, 

把窮折騰當日子過, 

一旦遇到危機, 

首先想到的是製造一個敵人, 

再煽動人們和這個假想敵鬥爭。

 

  

如果中國人都平和理性地決定自己做什麼不做什麼, 

沒人跟中共瞎跑, 

中共就沒戲可唱了。

 

 

由此可見, 

讓觀眾心血沖頭、激情澎湃, 

是黨文藝的重要職能之一。

 

 

以上簡單分析了中共利用多種藝術形式灌輸黨文化所涉及到的一些問題。

 

 

相信每個讀者都會舉一反三, 

自己舉出大量的例子。 

 

……

---摘自: http://sa021246.pixnet.net/blog/post/32161856


【透視中國】辛灝年: 驅除馬列還我中華(2005年辛灝年訪英系列演講)

  回首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0212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